科技日报:通过科研信息化促进我国科研范式转变

发布时间:2015-12-10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李大庆    发布时间:2015-12-09  

    发达国家都在推进和实施科研信息化,中国应该怎样做?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谭铁牛提出,要通过科研信息化促进我国科研范式的转变,支撑国家重大工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由中科院联合国家网信办、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社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编写的《中国科研信息化蓝皮书2015》8日在北京发布。《蓝皮书》以专家学者撰文的形式,分析和探讨了科研信息化的发展态势,介绍了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总结了过去两年间我国科研信息化的成果及经验。

  在《蓝皮书》中,谭铁牛指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竞相推出科研信息化战略。今年7月,美国提出了“国家战略性计算计划”,以期未来保持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优势和科研创新力;美国一些部门也先后出台了有关云计算、5G网络、大数据等相关发展举措。今年9月,欧盟网格基础设施组织(EGI)发布了《促进协作数据及计算密集型科学发展》的战略报告,阐述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策略和关键措施。全球科研活动和装置所采用的信息化硬件设施性能正全面升级。其中,先进计算、宽带网络设施和无线通信技术无疑是各国信息化基础设施关注的重点。

  今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宇宙中微子数值模拟团队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上完成了3万亿粒子数的宇宙中微子和暗物质数值模拟,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万年之后至今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进程。谭铁牛以此为例说,当前,科学研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均面临更加深奥复杂的挑战,天文、气象、地球物理、基因组学等若干数据密集型科学领域均需要新的、更先进的跨学科工具和信息化平台,以实现海量科学数据的管理与分析,解决复杂科学问题。“数据密集型和计算密集型科研已成为新的科研范式”。

  对于我国科研信息化的发展,谭铁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国家科研信息化必须肩负起促进科研范式转变的重任。目前我国科研硬环境已与发达国家相当,很多重大的前沿领域(如量子通讯等)可与发达国家比肩。随着以大数据为重要特征的科研范式的到来,我国科学家将有机会在国际前沿竞争中脱颖而出。应抓好科研信息化的顶层设计,构建良好的科研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促进科研范式的转变,提升科技竞争能力。二是国家科研信息化必须肩负起支撑国家重大工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任。在大科学时代,“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终将落伍,协同创新成为主流模式。要保障多领域科研人员能够在信息化的科研平台上协同创新。三是国家科研信息化必须肩负起普惠大众、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实质性进步的重任。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各类科技创新资源与科研院所、新型研究组织之间的壁垒,充分释放我国的科技资源与科研能力,使科研信息化红利能够惠及大众,通过个体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全社会创新能力的实质性进步。

  (原载于《科技日报》 2015-12-09 03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