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化学新元素有了中文名字 元素周期表第7周期填满

发布时间:2017-05-10
四个化学新元素中文命名发布。 新华社发 金立旺 大巢制图
四个化学新元素中文命名发布。 新华社发 金立旺 大巢制图

  你认识“(钅尔)”“(镆)”“(石田)”“(气奥)”吗?它们是为了4个化学新元素113号Nh、115号Mc、117号Ts、118号Og新定的中文名字,其中后两个是新造字,被依次定音为“nǐ”“mò”“tián”“ào”。昨天下午,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联合召开发布会,向社会正式公布了四个新元素的中文定名。

  新元素名称的来源

  2015年12月30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IUPAC)确认人工合成了这4个新元素。2016年11月30日,IUPAC正式公布了新元素的英文命名及符号:113号元素名为nihonium,符号为 Nh,源于日本国的国名Nihon;115号元素名为moscovium,符号为Mc,源于莫斯科市的市名Moscow;117号元素名为tennessine,符号为Ts,源于美国田纳西州的州名Tennessee;118号元素名为oganesson,符号为Og,源于俄罗斯核物理学家尤里·奥加涅相(Yuri Oganessian)。

  这4个新元素被正式添加到化学元素周期表后,这张表的第七行终于完整了。

  93号及以上的元素均为人工合成

  与其说是“新发现”,不如说是“新创造”。这4个新元素都是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粉碎更轻的原子核人工合成的。迄今为止,元素周期表上从自然界发现的元素只到第92号元素铀,93号及以上的元素都是人工合成的。

  科学家们用加速器将某种元素的原子核作为“炮弹”,来撞击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当它的能量足以击穿原子核的外壳并熔合成新核时,质子数改变,科学家依据其衰变产物来判断是否产生新元素。

  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于2004年首先宣布发现了第113号元素,这是亚洲科学家首次合成新元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也参与了这一研究。研究人员使用加速器使第30号元素锌的原子加速,然后撞击第83号元素铋的原子,使二者原子核融合在一起而得到113号元素。

  保持历史和化学的一致性

  一般来说,新元素可以用它的一个化学或物理性质、一个神话名称、一种矿物、一个地方或国家,或是一个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该名称必须是唯一的,且保持“历史和化学的一致性”。神话的名称一直受到命名者欢迎,比如钷是以希腊神话里的一个角色命名的。至今已有四种元素(镱、钇、铒、铽)是以瑞典的一个村庄伊特比命名。元素锿是以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元素钔则是以门捷列夫的名字命名。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何涓博士告诉记者,我国化学家徐寿最早提出元素译名的单字细则,他在与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合作翻译的《化学鉴原》写道:今惟以一字为原质之名,取罗马文之音首,译一华字,首音不合,则用次音,并加偏旁,以别其类,而读仍本音。当时,有人将元素符号的字母音译成汉字,如梨(Li)、肥(F);有人对元素名称的发音直接音译,比如孟葛尼斯(Mn);还有人把“氢”写成轻,把“氮”写成淡。相比之下,徐寿的译名则简洁科学得多,比如,锂(Li)、锰(Mn)。


附件: